.
〔第三思潮〕本書中對階層需求中如何「超越」的部份著墨不多。我原先對所謂「超越」也很困惑。是否當我們不管內在需求的缺憾,一味的、專注的、在心理上以一個另闢的空間來逃避?或者跟宗教中的否認己,攻克己身,斷開情慾的綑鎖,是同一種的方式?
就如阿特拉斯所講的,原來馬斯洛的理論中的「超越」其實是在解釋老子道家的「無為」,馬斯洛認為:人的內在需求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,一直到第四層的受人尊重的需求,都是在一種匱乏的形態。所以我們渴了要喝,餓了要吃,包括我們的價值感,都是不斷的向上提高的。
這些的內在需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,會不斷的重來,只因為它們都是來自我們的匱乏。可是當我們在「自我實現」的需求階層時,我們得到的是一種「存在愛」的滿足。就是我們走在實現自我的路上時,一旦存在就滿足了,而不再匱乏,也不需要擁有。
舉例來說,比如我們經過一座很美麗的花園,我們在驚嘆不已之餘,不同的階層的人會尋求不同的方式,來得到自己所要的滿足。有的人可能買一束花帶回家,有的人可能會買下整座的花園來珍藏,不同的人可能有多不同的作法。
但是,在自我實現的路上的人,他們會在當下盡情的欣賞及享受花園的美景及風光,然後什麼也不做的回家了。因為他們知道花園會永遠的存在那裡,他們不需要去更進一步做什麼,隨時都可以回去欣賞。花園的美景已經跟他們的心靈共存了。
所以存在等於擁有,他們是超越的,又是完全接受現實的。「他們似乎貧窮,卻又擁有萬有。」如此一來,我完全理解了「超越」跟「逃避」、「否認」的不同,原來它們的差距,真有著天壤之別。
3 則留言:
Meg姐:
現在有一個部落格串連活動-部落格有啥了不起,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參加,雖然我點了妳,不過是否要參與決定權在妳,不勉強要不要寫,如果妳覺得被打攪,請原諒我當作沒看到:p
我寫的部落格有啥了不起
http://yikuang.blogspot.com/2006/03/blog-post_19.html
義光
嘿嘿,讓我欠著一下吧....
不好意思剛剛才看到你的信
我在文章裡有引用出處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#2
http://meg4477.blogspot.com/2006/02/blog-post_18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只是忘了標註在下方
我想想看要怎麼去補
Sorry!!!!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