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

當台灣男人愛上大陸女人



出處不詳.. (非本人經驗談)

為什麼台灣男人會愛上大陸女人?
不管單身的台灣男人還是已婚的台灣男人, 有機會來到中國大陸的台灣男人, 100個台灣男人有101個都會愛上大陸女人!

就我個人覺得... 我以前在台灣也有交過幾個台灣女朋友. 對台灣的女孩...總覺得自己沒有像男人的感覺.

因為...

1.
台灣女孩好像都非常的看重金錢.(拜託我才20幾歲我哪來那麼多錢).
大陸女孩好像並不會很看重金錢.(我也不知道她是看上我哪一點).

2.
台灣女孩隨便身上都提著名牌的包包.(一個幾千甚至1~2萬台幣ㄟ).
大陸女孩隨便地攤買的包包耐用就好(好像一個才30元人民幣).

3.
台灣女孩...出去玩沒車沒人要理你(台灣女孩會說最好你要開雙B).
大陸女孩...我們一起坐公交車和地鐵或火車.(大陸女孩會說”打的”<坐計程車>那麼貴...該省就要省).

4.
台灣女孩.你帶他去吃一人499的自助式餐廳都吃海鮮ㄟ.(她會嫌你沒行情)
大陸女孩.你帶她去小尾羊火鍋一桌150元人民幣,2人都還吃不完.(她會說我們要省一點).

5.
台灣女孩.休假就要求你帶他去逛百貨公司(叫你買東西給她...因為隔壁的小美她男朋友都有買).
大陸女孩.休假時會買菜來家裡煮東西給你吃.(叫你不要常吃外面的東西,外面的東西很貴又沒營養).

6.
台灣女孩從家裡要來...她會叫你幾點到她家載.(她會說坐火車車票要350元很貴而且衣服很多太重提不動...拜託台北-台中來回油錢不是錢嗎)
大陸女孩從家裡要來...3天前就在家鄉火車站打電話叫你早點睡覺,因為火車要三天後才到.然後三天後你就會看到一位提著大包小包的小女孩.(包裡都裝著她在家鄉帶來的特產)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台灣男人和大陸女人交往1年之後......

1.
台灣女人開始忙碌的準備賺錢為結婚基金做準備...(她會說結婚靠男人的薪水是不夠的).
大陸女人開始放下自己的工作準備全心全意做你的賢妻良母...(人的惰性開始出現啦).

2.
台灣女人會開始要找你一起買以後2個人結婚後的房子.(一起奮鬥賺錢買房子喔...)
大陸女人會開始跟你說她爸媽住在鄉下的房子漏水很嚴重...(叫你出錢在內地她家鄉建個新房子).

3.過年時
台灣女人會幫你買回家的禮物(暗示你該帶她回家給父母看啦)
大陸女人會叫你要包多少紅包給她父母還有她家人的孩子(因為你是台灣人你不能失禮啊).

4.之後...
台灣女人放假有空就會陪你媽媽去逛菜市場.(開始為婚姻生活做準備囉)
大陸女人會跟你說她弟弟讀大學要註冊費,要你幫忙繳學費.(哇...那又不是我兒子).

5. 要結婚時。。。
台灣女人會說我們先住在家裡,等錢存夠再買房子(這樣也對啦,媳婦還要跟婆婆學持家之道)
大陸女人會說父母要我們在上海買間房子才可以結婚,到時候再把父母接來一起住(哇…我娶一個老婆還要養一堆人喔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之後這個台灣男人覺得。。。大陸女人只能愛上、卻不能迷戀、更不能結婚!!!

台灣男人二話不說趁著大陸女人還在睡覺。。。連夜搭最後一班的飛機回台灣。。。





在飛機上心裡想。。。好險喔!!!終於醒來啦!!!
.

.

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

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資格



在這個困難又痛苦的時刻,大家一直期待我們能有堅強的服務團隊為個案服務。因為我們還沒有太多大災難的經驗,921的資料又缺乏有系統的整理,我從【災難與重建—心理衛生實務手冊】一書中,找到一些重要的資料,希望能做為大家在評估災區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資格時的參考。

這本由美國國家健康和社會服務部門下的「心理衛生、藥物濫用和心理衛生服務管理中心」所編的書籍,幾乎是最深入、最完整,也是最符合現場狀況使用方便的心理衛生災難救援資料。有想要看的人,可以跟我說喔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專業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資格

理想上,災難心理衛生團隊必須是多元專業及熟悉各種助人技巧。人員必須熟練精神症狀檢傷分類、急救技術、危機處理及短期治療。對於危機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哀慟反應及災難心理學都必須有一定的認識。倖存者一般不會自願前來尋求心理衛生服務,所以工作人員必須以各種非傳統的方法以社區為中心來提供服務。因此,先前的災難心理衛生的訓練及經驗是十分重要的。若有災區需要相互援助的情形下,該區的心理專業執照管制,甚至可以動用薩瑪利亞法律(Good Samaritan law)加以解禁,好讓其他州的專業人員可以越過州界而合法地提供協助,但是這方式必須在平時討論州際合作的時候,便作詳細的研究。

工作人員必須熟悉社區中各人群服務機構的功能及其互動(Farberow & Frederick, 1978)。他們必須擁有擔任機構的顧問及大眾教育的能力及經驗。除了能夠迅速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關係,還需要有純熟的溝通技巧、問題解決能力、能夠圓滑的處理衝突及了解所有團體運作的方式。

管理者需注意該州各種心理衛生專業工作上的法令,尤其進行的個案評估及諮商輔導落在心理治療所定義的範圍內時,最好要有適當的專業證照及保險保障。

輔助(paraprofessional)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資格

半專業性的輔助工作人員,尤其是那些熟悉社區大眾、為街坊所信任的人,都是主動接觸人們及社區工作的最佳人選。他們可能是心理衛生機構、社會服務、公共衛生、或是社區機構的成員,他們也可能是徵募自當地社區的居民。半專業性輔助工作人員的特性和資格應具備以下條件(Collins & Pancoast, 1976; Farberow & Frederick, 1978; Tierney & Baisden, 1979):

1.最少具有高中程度(能弄清楚被教導的資訊及各種觀念)。

2.可能的話,最好是當地人。

3.其身份最好具有反映出該社區民眾各年齡層、性別、種族、居住時間的代表性。

4.擁有強烈的助人動機、喜歡與人在一起工作、對人有一定的敏感度和同理心。

5.能夠以一種穩定、成熟及理性的態度工作。

6.擁有足夠的熱情、體力,並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得到足夠回應掌聲的人,才會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。

7.可以與他人合作。

8.能夠與不同價值觀的人一起工作,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。

9.能夠接受指導,而不會以先存主見或敷衍的方式回應。

10.擁有樂觀但具有現實感的人生觀,換言之,即「健康的個性」。

11.在面對壓力時,依然擁有高度的動力來維持主動及豐富的內在活力。

12.能堅守尊重倖存者的隱私權,而不會流於八卦。

13.面對獨特的族群時,會運用不同的處理技巧(譬如小孩或老人、特別是特殊種族團體);或對災後復原有用的知能 (譬如對保險的認識、房屋的重建知識。)

14.懂得自我拿捏分寸而不會過度介入倖存者的復原(譬如,明白協助及增進倖存者的復原能力與「完全替他們做」是兩回事)。

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

艾比林矛盾(Abilene Paradox)


我們都同意…呃…一起活受罪!


  每一個人都發言表示同意的事,有可能是每個人心中都不樂意做的事嗎?

  怎麼可能?每一個人都同意了,不是嗎?至少提議的那一個人會樂意吧?

  結果呢?請看底下這一則可能也會發生在你我家中的真實故事。

  管理學教授傑瑞‧哈維(Jerry Harvey)和他的妻子一起到德州小城柯曼市(Coleman)探望岳父母。當時室外的氣溫高且非常悶熱,沙漠的焚風更讓人感到不舒服。到了柯曼市,外頭氣溫是難耐的四十度,他岳父母和傑瑞夫婦待在陽台蔭涼處吹電風扇,還好有冰涼的飲料,大家一起玩骨牌遊戲打發時間。

  出人意料的,傑瑞的岳父突然說:「我們不如開車出去走走,到艾比林(Abilene)吃點東西好不好?」

  傑瑞在心中嘀咕道:「這真是個壞主意,這樣的大熱天加上沙漠焚風,來回要走一百零六英里(大約170公里)的路程,而且還要搭乘那輛沒有空調的老別克汽車?」

  傑瑞的妻子卻回答道:「這真是個好主意,如果能去那裡走走真是再好也不過了。」

  傑瑞此時只好附和道:「當然行,只要岳母也同意就可以了。」

  傑瑞的岳母回答:「當然好了,我已經好久沒有去艾比林走走了。」

  成行後,傑瑞當初在心中嘀咕的預言成真了——悶熱,皮膚沾滿了細微的灰塵,一切令人難以忍受。他們到一家速食快餐店用餐,但是裡頭平淡無味的食物令人難以下嚥。四個小時後,累壞的一行人回到家中時已精疲力竭,他們被外面的太陽熱壞了。每個坐在客廳搖椅上的人都累得不想說話,傑瑞為了打破眾人的沈默,於是他開口說:「這次艾比林之行還不錯吧!不是嗎?」

  沒有半個人回答這句話,最後他岳母說道:「老實說,要不是你們三個人都想出去,我還情願留在家中。」

  傑瑞的老婆回應:「不要說這都是我的錯,是你們三個人想去的。」

  最後傑瑞的岳父說道:「該死,其實我本來也不想去,既然你們很少來我們家玩,我怕你們在家裡感到無聊。我其實比較情願待在家中玩玩骨牌、吃吃冰箱內的東西。」

  這四個人當初所同意的事,恰恰好是每個人心中所不樂意做的事。

  傑瑞‧哈維將這段家庭的小插曲比喻為「艾比林矛盾」(Abilene Paradox)。從這次事情中,我們可以思索一些事,在許多組織內,儘管每個人心中都不願意,卻常常做出一些違背個人意願的集體決定,這種集體同意的形成在程序上來說是很拙劣的。(《關鍵決策Les decisions absurdes-時報出版 》頁47)

  我們喜歡假設別人在想什麼或喜歡什麼,但卻常常忘了這只是我們的假設,不是別人真正在想什麼或喜歡什麼。結果,不管是真實人生,還是戲劇,日復一日,不同的人講著同樣的台詞,「我這麼做,還不是為了你」、「我每天拼死拼活的工作,還不是為了這個家」……。

  即使是大學教授,即使是在自己家人面前,人也有可能不敢表達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,甚至還盲從。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從眾(conformity)行為。所謂「從眾」是個體為了順應團體的要求或為了符合團體的期待,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信念的過程。

  下次遇到大家一致通過某決議的狀況時,記得想一想艾比林矛盾(Abilene Paradox),避免一起活受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