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1月8日 星期二

上癮的佳釀(三)-April Haung

  一個教宗死後上天堂,他以教宗,主教,樞機主教的頭銜搜尋,天堂都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的記載資料,後來他想起他曾經有八年在孤兒院裡當神父幫助窮苦孤兒,用"保羅神父"的名字搜尋,終於有了,且只有這筆記載.他還說到,人離世時,會想看一看的,不是得過的獎牌,銀行的存摺,而是最親愛的人.因此我們生命中的良善,憐憫,在永生裡,都是被紀念的.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上個月,一位社工系四年級的同學,分享她今年夏天在早期療癒中心實習的經驗。

  在她短短兩個月的實習中,她對整個實務工作看法,經歷了非常強烈的兩極變化。從開始不斷的質疑,跟督導對抗,沒有一事順意,幾乎憤而離職。一直到最後,她完成了整個實習的過程之後,她全心全意的認定,她是為社會工作而生的。
  
  在整個分享的過程,我們都非常的震撼!因為,她在這樣的探索的過程當中,我們也看到了助人專業,在一位年輕、單純的學生眼中,如何從很柏拉圖式、理想的崇高境地,墜落到人間。在遍地的荒蕪之中,又如何的找回最簡單的感動,願意繼續全心全意的、不悔的付出。

  其中我最深刻的事,是她幫助一個小媽媽尋找家人的經過。她說她很了解那位女孩為什麼不肯讓家人知道她懷孕生產的事,因為叛逆,她很早就跟家人的感情破裂,不連絡了。每天看望那個孩子及母親,是她工作的一部份。看著那個可愛的小嬰孩,是一個小男孩,雖然可知在胎兒時沒有好好的被照顧,她總覺得那個孩子有一張很聰慧的臉蛋,讓她常常不由自主的去抱抱逗逗他。

  她認真的思考未來。小媽媽自己沒有謀生的能力,顧照自己都成問題了。如果可以找到適合的人選,由有能力的家庭來撫養,也不見得不好。少不經事的小媽媽,在年輕時雖然有過錯,也可以因此讓自己的人生有另一種的選擇。一旦小媽媽找到家人之後,決定出養,從此這個小嬰孩要跟自己的親生的家庭說再見。

  不管怎樣,短短的幾天之中,她還是很積極的去尋找他們的家人的下落。終於讓她找到了女孩的母親-小貝比的祖母-其實也是很年輕,她答應來醫院看看再說。在連絡家人到等待家人之間,我們的社工同學說:她不斷的禱告,因為她自己好像很兩難,不知道怎樣的結果,對未來來說才是最好的。等待跟盼望,還有溫柔的陪伴,似乎是唯一她可以做的。

  後來,她們母女在醫院重聚,年輕的祖母去探望保溫箱中的小嬰孩時,臉龐的線條柔和。隔著玻璃,有一剎那間,她在祖母的眼睛之中,她看了溫暖的光芒閃爍。她們的決定把孩子帶回去自己撫養養大。很難想像她自己才二十歲的孩子,她為這樣的結局感到欣慰。

  她帶著很溫馨的心情分享說:可能,在這個孩子未來的一生中,或許,他永遠不會知道她這個社會工作者的存在。他也不會知道在他的生命中,她曾經在這個位置,為他做了這麼多的事,想了這麼多的方法。但是,她很高興自己曾經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這麼重要的角色。

 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很流行的一本書-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,我們都不知道,我們的一生當中會發生什麼,及遇見誰。有句話說「那殺不死我的,讓我更堅強。」經歷過苦難,仍然留下來的,常會使助人者更堅強。經過試煉的助人者,對生命的看重及苦難的認識,有更深刻的體驗。人生中最深刻的滿足,也常來自最單純的心意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