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月23日 星期一

上癮的佳釀(十九)-增進關係中的親密

  
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愛情的三角理論-Sternberg(1986)

他從社會心理學及人格心理的研究中,發展出這套理論。他認為愛情是由三個成分所構成,而所謂最完美的愛情是三者兼具,並且均衡發展的 。

1. 「承諾」-是願意承認愛情,並為雙方的幸福負起責任來。只有承諾,沒有激情及親密,雙方對彼此只有義務,如同角色的扮演,沒有內心真實的接觸。台灣社會中很多的老夫老妻都以這種形式,在婚姻中行使應盡的角色義務。

2. 「激情」-男女之間特殊的「性」吸引力。只有激情,沒有承諾及親密,如同一夜情,或是因閃電結婚,雙方對彼此尚不瞭解,就進入婚姻的關係中的承諾,沒有親密瞭解的基礎。

3. 「親密」-是一種由於信任分享的基礎,而有親近瞭解的感覺。只有親密,缺少男女的吸引力,及對彼此的承諾,會比較類似家人或朋友的情感而非愛情。


愛情的四大成分-Zick Rubin(1973)

1. 需要-想要被對方關愛以及相處在一起。
2. 關懷-想要幫助對方。
3. 信任-互相信賴。
4. 包容-忽略對方的過失。


親密的要素-L’Abate(1977)

1. 「看到優點」-包括自己及對方的優點,不會愛自己怎會愛人,天天練習所謂的「三A」:Affirmation肯定、Appreciation欣賞、Affection深情。在行為上可以說出肯定的話,能夠欣賞對方以及表達深情。

2. 「關懷」-關心對方的幸福、生活及感覺,持之以恆讓對方覺得可以依賴。

3. 「保護」-必須給雙方一段專屬於他們的時光。在社會中許多因素可能會衝擊伴侶,例如:工作、家人等等,必須透過劃定某些界限,來保護彼此的關係的完整。

4. 「歡樂」-雙方都可以安排一些讓兩人都可以樂在其中的活動,也要承擔開始這些愉快活動的責任。 一起分享快樂是較健康的態度,用「表現」來獲得愛和讚許,會讓成就及競爭成為關係的重點。

5. 「責任」-健康的互賴關係是建立在個人的責任上,而不是一個人承擔所有過錯,或是一方不斷的責怪對方。

6. 「分享受傷的感覺」-學會分享受傷的感覺,對於促進了解和同理相當重要。「生氣」有時是我們唯一會表達出來的感覺,而其他所有的感覺包括「傷害」、「憂鬱」、「討厭」、「挫敗」、「罪惡感」、「悲傷」等等都被掩飾起來。尤其「悲傷」的表達,最容易被視為是一個弱者,而在兩人不愉快時,更不敢表達出來。

7. 「寬恕」-寬恕不是一句簡單的道歉即可達成的。雙方必須要相互諒解對方,受傷的人要被容許清楚的表達受傷的感受,傷害者必須從他的動機及意圖的角度來獲得諒解,畢竟傷害者並不是故意要傷害對方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