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

愛是彼此珍惜 心靈的親密感

The Power of Two --Secrets to a Strong & Loving Marriage Ch.12 by Susan Heitler
第十二章  心靈的親密感

親密感的定義:「親密感就是在關係中兩個人都能很安全地做自己,在對方面前無需設防,能很自然地呈現自己的本相。」

請問,在芸芸眾生中你能對誰傾訴你靈魂最深處的秘密呢?做這樣的分享,兩人間必須有很強的信任感。唯有當你覺得安全,知道你把心靈完全敞開,最真誠、最脆弱的時刻,對方會懂得珍惜你這份心靈禮物,以柔情和專注細聽你的心聲,你才能安全地向對方傾心吐意,建立真正的親密感。

親密感的重要性

近三十年來婚姻心理學最尖端的實證研究,似乎一致地指出,決定婚姻成敗的關鍵在於:
1. 夫妻間是否能面對並解決衝突。
2. 夫妻間是否能建立友誼與親密感(Gottamn 1991; Markman & Stanley 1999)。
而這兩個關鍵要素,彼此息息相關。

親密感的建立

建立親密感的關鍵在於兩人間能夠彼此信賴。彼此間的信賴,又築基於兩人關係中的安全感。唯有在安全的情境中,你才能放下心理防衛,向對方敞開心門,看到你內心深處最隱密、最脆弱、最赤裸也最真實的部分。如果在關係中沒安全感,為了避免受傷,你就不會輕易向對方分享心中的憂愁、哀慟、憤怒或夢想,不願告訴對方看到不太光明、你也覺得羞辱的一面。然而,當你有足夠的安全感與勇氣,能向對方分享這些心靈深處或正或負、最真實的感受時,你便能與對方建立心心相印的親密感。

如何才能讓對方與你相處時有安全感呢?關鍵在於有顆願意傾聽並從中不斷了解對方的心。讓對方知道,不管他所分享的是什麼,即使我們的看法不同,你也願意以尊重、專注、接納、守密的態度傾聽。你不會隨便批評、指控,相反地,你會設身處地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感受。愈能如此,對方愈能把你當成知心、可信,讓他有安全感的人。

鮑維爾(Powell)「關係金字塔」


分享我所是
分享我所感
分享我所思
分享我所知
寒暄,無所分享



心理學前輩鮑維爾(Powell)曾提出一個「關係金字塔」的觀念,把人與人的關係,按深淺分為五個層次。在正常情況下,關係的深淺會決定哪些是合適的話題。現代大多數人在選擇對象時,心中都期盼自己的終身伴侶同時也是最知心的朋友,可以與自己進入「分享我所是」的最高親密層次,能水乳交融、憂樂與共,能無所不談,分享人生種種經驗與感受。


深度心理情結

為了能與伴侶建立安全、信賴,彼此可「分享我所是」的親密關係,兩個人都需要學習了解,並處理自己與配偶的「深度心理情結」。

人的「情緒過度」與身體上的過敏反應有許多相似之處,過敏源長久以來漸漸累積,超過限度之後,任何刺激都造成強烈的過敏反應。從心理學上來看,「情緒過激」是人自我了解的良機,也可說是通往潛意識之窗。

若懂得把握這些自我探索的機會,透過激動的情緒,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潛意識中種種心理情結,學會滿足人我的心理需求,進而建立你儂我儂的親密關係。

核心情結


深度心理情結的產生與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經驗息息相關。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,影響人格成長、管理情緒的能力,更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。

「移情作用」是指在原生家庭成長時所經歷的強烈情緒經驗,會在成長後的成人世界,尤其是與當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些人(例如配偶子女)相處時,重複浮現。

專以客觀科學方法研究「移情作用」的心理學家魯伯斯基(Luborsky)發現,對大多數人而言,在他們心理情結中有某些特別敏感、一觸即發、人際殺傷力特別強的「超級按鈕」,就稱為「核心情結」(core concerns)。

每個人的核心情結不同,有人的核人情結是怕「被批評」,有人的核心情結是怕「被看輕」,有的人極怕「被抛棄」,有的人正好相反,他們怕「被需要」,受不了「被依賴」。因而他們的核心情結可能是如何脫離「令人窒息」、「重重愛網」的束縛,爭取個人的自由空間。

核心情結極易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、意想不到的時刻,以超凡的強度,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(通常是配偶)引爆。

心理學生瓦區特(Paul Wachtel 1977)曾指出,夫妻們很容易在互動中,不知不覺地創造原生家庭的一些情境,引爆彼此的「核心情結」,使歷史重演。

人很容易把自己小時原生家庭的心理劇本,不知不覺地搬到成人婚姻關係中重演。不只自己習慣性地扮演孩提時期固定的角色(有時也會扮家中其他成員的角色),更奧妙的,是人常有本事在潛意識的層面影響伴侶,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,也開始與他配合,扮演他生家庭劇本中的某一重要角色,兩人一搭一唱,你來我往地跳起心靈之舞。

另一個與此相關也耐人尋味的心理現象,叫做「強迫性重複」(Repetition Compulsion),意思是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,與某些特定類型的人產生深刻的愛恨關係。你會被吸引,因為他們身上具有某些心理特徵,讓你藉著與他們互動的過程得到再一次機會醫治過去所受的創傷,滿足過去未能得償的心理需求。

例如:很難討好母親的孩子,長大後迷上高傲、挑剔、對他們沒有好臉色的女性。酒鬼的女兒成長後再嫁酒鬼的機率比嫁給正常人高出兩倍。「強迫性重複」以許多不同樣式顯現。女性受不了自己的父親太懦弱,成長後不知不覺地嫁個「阿斗」,希望藉此改變新阿斗,能帶給自己父親未能給予的安全感。也有人受不了「太黏」的父母,長大後找個愛事事控制的配偶,在成人世界展開第二回合的心理戰爭,希望重新贏回自己一輩子所追尋的尊重與獨立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你在你婚姻衝突中所重演的劇本,不見得都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與你之間的掙扎。有時你在婚姻中與配偶重複的,是從小父母親間慣性的衝突,雖與你無關,但長期耳濡目染,不知不覺中就把父母間的問題帶入自己的婚姻中。

核心情結之交互反應

夫或妻自身的「核心情結」往往就是對方「核心情結」的絕配,加在一起就產生極強的化學反應,激起又痛苦、又燦爛的生命火花。

進入婚姻與親密關係最大的好處之一,就是能藉著過去「核心情結」被引爆的機會好好的發展EQ,更深入了解自己與他人,幫助彼此成長,使雙方都得到醫治,兩人的親密關係能更上一層樓。

了解彼此過去的心理歷史,可以為婚姻開創更美好的未來。認識彼此的內在心理狀態,也是解決衝突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。

「心靈回溯」(depth dive)的技術

「心靈回溯」是博士班的課程。是相當情緒化的過程,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退化(regress)的現象,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,陷入強烈的情緒當中,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、身在何處(在過去某段時日或是現在)。所以安全地使用套技巧之前,必須先學好前面各章的基礎課程。

以下是「心靈回溯」的五個步驟:

1. 省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。
在日常生活中,每當自己對某些人、事或情境有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,就加以留意,尤其是特別強烈、一再重複出現的情緒,很可能背後藏著自己的「核心情結」。


2. 回溯心理歷史。
閉起雙眼,由當前過激的情緒反應開始回想,過去生命中有哪一個情境也曾激發類似的強烈情緒反應。


3. 相似之處。
現在與過去的兩個情境中能激發同一強烈情緒的人、事、物與互動模式,有何類似之處。


4. 相異之處。
現在與過去兩個情境有何不同的地方?有何新資源可用來解決問題?


5. 找出新的應對方式。
研究兩個情境的差異,能否從新的情境中,找到過去舊情境中未具備的條件、對問題分析的能力,與較有效的應對方式。

心靈回溯技術可以在一個人獨處時自行運用,不過,身邊若有安全的人來幫助我們一步步經歷上述過程,會更有效果。能溝通到這個地步的夫妻,他們的親密關係已經進入了很高的境界。這樣的婚姻具有極強的治療功能,可以幫助彼此醫治過去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心靈創傷。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你好,我對你文中提及鮑維爾(Powell)的「關係金字塔」很感興趣呢!因為我有看過這書原文是沒提及的,想請問一下關於這理論和心理學家鮑維爾的資料可以嗎?

Megli 提到...

關於內容 請參考 The Power of Two --Secrets to a Strong & Loving Marriage Ch.12 by Susan Heitler 第十二章  心靈的親密感

匿名 提到...

英文原版的The Power of Two --Secrets to a Strong & Loving Marriage我有看過,Ch12也看過了,但在Ch.12是沒有提及Powell這套理論,也沒有那個金字塔的圖表...請問那個金字塔是出自何處呢?又或者,可否提供Powell的全名,讓我查找相關著作?